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网站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广西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2024-08-23 10:12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彝族火把节,身着多彩民族服饰的各族群众手拉手跳起舞,火光映照着每一张洋溢的笑脸;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瑶族“晒衣节”,花红衣裳连片挂晒,各族群众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7月以来,我区各地迎来多个民族节庆,无论哪个民族的节日活动,其他民族都携手共庆、共享节日欢乐,成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写照。

“要把持续扎根铸牢共同体意识落实到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殷殷嘱托。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八桂大地。

多彩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8月,邕江之畔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吸引了众多游人。

展览分为“共辟辽阔疆域”“共书悠久历史”“共创灿烂文化”“共育伟大民族精神”四大部分。“展出的295件(套)文物,生动地展示广西各民族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麦西介绍。

行进在广西,在建筑物、市政设施,在旅游场所、特色商店,时常能看到壮锦元素。如今,壮锦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广西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标识。

拉纱梳纱、编制、绣花……走进靖西市壮锦厂,机杼声在耳边回响,织娘们的巧手在织机上下翻飞,经纬交织间碰撞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火花。

“壮锦是珍贵的文化瑰宝,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顽强生命力。”国家非遗壮族织锦技艺传承人、靖西市壮锦厂厂长李村灵说,各族群众从壮锦经纬中找寻古老记忆,也在壮锦创新发展中织就美好生活。

“不少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成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广西非遗保护中心振兴发展部部长李宁认为,这些文化遗产一旦资源化,就成为经济要素,就是流动的、共建的、共享的,这是一个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

八桂大地,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成现代宜居之地,多彩文化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花山岩画、兴安灵渠、程阳风雨桥等文化遗产独具魅力;对山歌、吹芦笙、抛绣球、跳竹竿舞等民风民俗别具一格;广西三月三、瑶族盘王节、侗族多耶节、苗族跨坡节等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广西12个世居民族和其他44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桂林甑皮岩、合浦汉墓群与汉城、靖江王府及王陵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壮族霜降节、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成非遗展示中心、传习基地、非遗工坊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平台415个……

“要挖掘整理广西中华文化符号,有效运用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广西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表示。

互嵌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盛夏的防城港,碧海蓝天,成群白鹭在红树林中飞舞……这个美丽宜居的海滨城市,吸引无数人到此旅居。

“社区通过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建‘阳光大妈’等志愿者队伍,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有效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防城港仙人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石丽波说,目前社区有23支志愿者队伍、1550多名志愿者,互帮互助的社区氛围越来越浓厚。

“我们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搭建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的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引导各族群众邻里互助、守望相助,促进交流交往交融,共建幸福家园。”防城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陈汇介绍。

近年来,广西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试点工作,以各民族“插花”方式安置16万多户、70多万名各族群众;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持续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建成“民族之家”和“服务中心”3000余个,让各族群众留得下、融得进、过得好。

每日清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易地搬迁群众曹根英便在自家螺蛳粉店的厨房里忙碌起来,准备所需食材。

离开世代居住的旧居,搬迁到县城安置点,曹根英的生活已然是另一番模样。作为搬迁户,环江打造特色商旅小镇的规划让曹根英看到了商机,如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我们盘活安置区内的闲置门店,让安置区的居民就业有门路,创业有优惠。”思恩镇党委书记蒙佳龙介绍。

曹根英的人生转折,也是搬迁群众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彩娟表示,要积极营造各族搬迁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我们坚持‘共’的导向,强化‘嵌’的格局,突出‘融’的理念,促进各族人民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自治区民宗委监督检查处处长宋文表示。目前,全区超163万个家庭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多民族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成为常态,织就了各族人民长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丽“壮锦”。

凝心聚力,团结奋进。

目前,广西已有10个设区市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38个民族团结示范单位,有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829个,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778个、个人3280人,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88个、个人293人。

心手相牵,各族群众共筑富裕幸福家园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眼下,柳州市鱼峰区里雍镇的竹笋种植基地迎来收获季,工人们忙着挖笋、剥笋、运笋,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在龙团村的竹笋种植基地,工人正熟练地收割竹笋。“现在正是竹笋快速生长的时候,每天都有大批竹笋冒头。”工人谭绍列每年3月至10月都会到竹笋基地打工。“螺蛳粉产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就业机会。”

2023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69.9亿元,寄递量突破1亿件。柳州市围绕螺蛳粉产业链,以村镇为单位建设养螺基地,配套建设酸笋、酸豆角、腐竹、米粉等螺蛳粉原材料加工基地,带动了7万名各族群众持续增收。

“今年芒果品质好,桂七8元/公斤,台农6元/公斤,早早被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预定了。”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东养村的壮族大姐陆秀缎,既是种芒果的带头人,也是东养村的党支部书记。

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掀起了种植芒果的热潮,并辐射周边1000多户各族群众种植芒果,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东养村由昔日贫困村蝶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民族地区要发展,关键要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各民族群众持续增收能力,从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发展。”田东县委书记欧阳可爽说。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如今,时速350公里的贵南高铁在巍峨群山间飞驰,给沿线广西各族群众带来发展新机遇;

一个个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民族村寨,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幸福家园;

中越边境各个口岸,一辆辆跨境货运车辆有序通关,一条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正在崛起……

广西坚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族群众共建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共促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融入血脉、坚如磐石。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