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网站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书记走过与牵挂的地方”系列报道 | 游客边玩边看边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2023-08-10 09:15     来源:广西民族报社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第九届“畅享民歌”精品汇演现场

8月8日晚,多彩民歌颂中华——第九届“畅享民歌”精品汇演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露天展示园上演,结合了瑶族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元素的电音民歌、即兴演唱的壮族山歌、歌舞相伴的京族民歌等各族民歌轮番唱响,令人陶醉;而在白天,博物馆还没开馆,就不断有悬挂外地号牌的大巴车、私家车驶入停车场,人们或跟随旅行团、或全家出动,到博物馆观展——暑期的广西民族博物馆无疑是南宁人气最旺的文化地标之一。

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考察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如今,这里不仅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展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窗口,也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8月4日,广西民族博物馆讲解员李娅(右一)在给游客讲解铜鼓相关知识

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黄诗莉介绍,两年多来,该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策划主题展览、征集相关文物、完善解说词以及丰富社会教育服务形式等方面着手,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之前我们每年大概有近百万的参观人次,总书记来了之后,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包括推出‘跟着总书记的视察路线去打卡’活动,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等,团队参观人数大幅增加,(今年)暑期每天的进馆人数有近万人。”黄诗莉说。

在陈列展览方面,该馆通过增加展品、调整介绍性文字,呈现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方面的史实;加大藏品征集力度,侧重征集反映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实的藏品;历经一年多时间,提升和完善讲解词,以更好展现广西作为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示范区的历史发展源流。

目前,广西民族博物馆构建了以“壮族文化展”“铜鼓文化展”“五彩八桂”三大基本陈列为主线,各类专题展览为辅线的陈列展览体系。其中于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重新开放的“铜鼓文化展”变化最大。改造提升后的“铜鼓文化展”展陈面积扩大,展品数量增多,全面展示铜鼓悠久的历史、精美的装饰艺术、精湛的铸造工艺和特殊的历史地位以及各民族文化的创新交融。

据透露,该馆正筹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篇章”主题展览,预计今年下半年与观众见面,并在全区各地市进行巡展。

在宣传教育形式方面,该馆以研学营、赏析课等形式,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山村”主题社教活动1000多场,参与者逾500万人次。比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的“探寻壮美家园”系列研学活动,就通过学当讲解员、作画、拓印等各种有趣又长知识的活动,在孩子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8月4日,在“壮美家园”展厅,10岁的红领巾讲解员莫佳璇介绍真武阁相关知识

8月4日,“2023年‘探寻壮美家园 红领巾讲解员’公益培训班”结业仪式在该馆举行。在此前近一个月时间里,50名“红领巾讲解员”学习民族文化专题展览相关知识,开展讲解实战训练。通过考核的他们今后将不定期为观众提供志愿讲解服务,讲述广西各民族优秀文化以及民族团结故事。

8月4日,志愿者讲解员在给游客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相关情况

广西民族博物馆专职讲解员李娅对孩子们接受考核时的一幕印象深刻——8月3日,一位小讲解员在展厅接受考核,当时正好有一批游客在观展,听了他的讲解,大家都鼓起掌来,游客中的一个小朋友找到一旁的李娅,说第二天也想来试试。“我本来想推荐他参加明年的活动,因为今年的已经结束了,后来才知道,他来自天津,这次是跟着爸爸妈妈回广西探亲。我就告诉他可以到天津的博物馆去做小志愿者。”李娅说。

李娅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期间,她接待的游客中八成以上都来自外地,很多游客对“壮族文化展”里展示的壮文感兴趣,“我通常会用一句壮语来欢迎各地的朋友,同时解释拼音壮文,也会告诉他们,古壮文(方块壮字)是通过学习借鉴汉字的构字法创造的,它反映了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展柜里的文物、展板、短片展示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展厅中来来往往的人群则呈现出当下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享中华文化发展成果的生动图景。

8月4日,记者在展厅随机采访,就遇到来自广东、湖南、湖北、山西、四川等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来自湖南的唐女士说,以前是从书上知道广西,通过参观对广西的历史文化、壮族等各民族有了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来自广东的崔小姐则表示,对展厅里展示的各民族服饰很感兴趣,通过这些服饰了解了广西各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