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网站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学习百年党史 践行初心使命

以鲜血浇灌理想 用生命捍卫信仰 ——纪念罗亦农同志诞辰120周年

2022-05-20 16: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今年5月18日,是罗亦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罗亦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他在青少年时代投身革命,年仅26岁就壮烈牺牲。罗亦农同志短暂而非凡的一生,实践了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勇敢战斗、死而后已的崇高理想。他的英名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史册。

一、早年一心寻求真理,积极研究和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

1902年5月18日,罗亦农同志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年代,他目睹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从小就萌生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反抗精神。1919年,罗亦农同志受进步思想感召,只身赴上海求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通过阅读《新青年》《劳动界》等宣传介绍新思想的刊物,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5月,受上海中共早期组织选派,罗亦农同志远赴苏维埃俄国,8月,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学习。当时的苏维埃俄国,由于常年战乱和帝国主义的封锁,经济困难、条件艰苦。罗亦农同志苦中作乐,坚忍求知,不仅认真攻读、钻研翻译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而且“一切言论行动都能布尔什维克化,研究理论很切实”。他还敏锐地意识到,理论学习要“力免学院派式的研究”,“研究工作要注重事实,同时要特别注重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具体事实的分析和处置”。

1921年年底,东方大学中国班建立党的组织,罗亦农同志由青年团员首批转为中共党员,并担任中共旅莫支部书记。在此期间,他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他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要求支部每一位党员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清算宗法社会思想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确立“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训练自己成为很好的共产主义者”。他注重党的组织建设,亲自拟定“集体化、纪律化、系统化”的训练口号,提出要以铁的纪律“绝对的维持团体在行动上的一致”。他高度重视发展党员的工作,积极培养“忠实死干、以革命为职业的共产主义者”,提出只有“特别明了主义,确实接受训练,于行动上和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合主义者”,才可以吸收入党。经他介绍,刘少奇等一批同志或转党或入党。他还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求支部成员“努力自觉的训练自己,诚诚实实的研究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把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起来,实行起来”。

罗亦农同志不仅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密切关注国内的革命形势,积极研究和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思想观点。他较早地提出要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强调“殖民地的国民革命非无产阶级去指导不可”,“故中国共产党要积极指导国民党”。他是中共党内最早认识农民问题重要性并加以研究的领导人之一。1923年5月,他就指出:“中国农民最多”,因而共产党人不应仅研究工人运动,而应研究“工农运动”。

从上海到莫斯科,罗亦农同志一心寻求真理,经过深入思考和探索,他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起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投身大革命洪流,在斗争中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人运动领袖

1924年,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即大革命运动。中共中央决定罗亦农、王若飞等同志回国担负“独当一面”的工作。1925年4月,罗亦农同志回到国内,立刻投入火热的斗争。5月,他奉命来到当时革命的中心广州,参加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其间撰写《“五一”纪念与农民》《今年五一广州之两大盛举》等文章,提出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工农联盟是革命成功和维持革命胜利的保障。会后,他出任中共中央广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部长。

震惊中外的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罗亦农同志参与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反抗帝国主义肆意屠杀中国人民。在罢工中,他站在斗争最前列,起草言简意明、通俗易懂的传单,愤怒谴责帝国主义的罪行,有力地唤起了工人群众的阶级觉悟和反抗精神;他协助罢工委员会,提前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了进入广州的20多万香港罢工工人的食宿问题。参加人数达25万的省港大罢工坚持了16个月之久,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大罢工,在经济上、政治上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罗亦农同志为这次罢工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北方区委党校是党最早开办的党校之一。1925年10月,罗亦农同志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党校校长。他亲自讲授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程,说理透彻,富于激情,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12月,他调任中共上海区执委会书记。当时的上海,由于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各产业工会遭受严重破坏,群众运动受到严重摧残。面对严峻考验,罗亦农同志毅然挑起重担,及时调整策略,积聚革命力量,迅速恢复和扩大上海党组织力量,使党员人数半年内由原来的1300人增加至2500人。他大力加强工会建设,带领工人重拾斗争信心,先后参与领导不同形式的工人罢工200多次。在工作中,罗亦农同志尤其注重抓紧对党团员以及工会骨干的政治思想教育,举办各基层党团组织及工会负责人训练班,亲自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分析当前的局势和任务。他的讲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通过风趣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实质,使大家迅速提高学习兴趣和理论水平。在这一时期,上海工人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政治觉悟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罗亦农同志密切关注战事进展。9月,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罗亦农同志审时度势,果断提出“上海地方非有一次民众暴动不可”,“要特别注意军事工作”。同年10月到次年3月,他参与组织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在前两次起义受挫的情况下,他和战友们毫不气馁,屡仆屡起。1927年3月21日,第三次起义以全市举行总同盟罢工、罢市、罢课的形式开始,随即转入武装斗争。罗亦农同志协助起义总指挥周恩来同志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使罢工命令发出不到两小时,全市80万工人全部参与罢工。经过30个小时浴血奋战,上海工人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占领上海,取得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3月22日,上海工商学各界举行市民代表会议,选举19人组成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即上海市民政府),这是党领导下最早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罗亦农同志当选为临时市政府委员,并被周恩来同志誉为“上海暴动的创造者”。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为在中国开展城市武装斗争作了大胆尝试。罗亦农同志是党内最早认识到武装斗争和建立政权的重要性、最早参与领导武装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他强调党和工人阶级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指出:“我们一定要有工人自己的武装,不然,将来就有吃国民党子弹的危险。”他强调党对起义和政权加强领导的重要性,指出:“我们党要积极取得民众革命领导的地位,领导工农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直接取得民众政权”;“否则,民众拿不到政权,则北伐等都为空虚”。他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在起义胜利后,洞察到统一战线内部的分裂潜流和蒋介石的“别有用心”,提出“维持工人武装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要随时随地准备武装与右派军队发生总决斗”。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罗亦农同志出席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调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在大革命的斗争考验中,罗亦农同志迅速成长为斗志昂扬、铁骨铮铮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工人运动领袖。无论党把他派到哪里,他都始终保持着知难而进的战斗姿态和认真细致的严谨态度,在艰难的环境中勇挑重担、忘我工作、开创新局。

三、面对白色恐怖,坚持领导武装斗争,积极推动党的建设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陷入一片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罗亦农同志不避艰险,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1927年7月,罗亦农同志担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8月,在八七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暴动。

八七会议后,罗亦农同志与瞿秋白、李维汉等同志一起,共同布置了湖北秋收起义。他还主持制定“湖北省秋收暴动计划”,将湖北全省划为六区,各区分别成立指挥起义的特别委员会,提出起义应首先在鄂南地区打响。1927年8月至9月,他两次赶赴鄂南,部署检查起义准备工作。9月8日晚,以在中伙铺车站截击敌军用火车为起点,鄂南暴动正式开始,很快便席卷鄂南地区。紧接着,革命的熊熊烈火在鄂中、鄂西、鄂北、鄂东等地蔓延开来,参与的农民群众达数万人。罗亦农同志参与领导的湖北秋收起义,猛烈冲击反动势力的统治基础,集中锻炼了党的干部,创建了有力的革命武装,为后来鄂豫皖、湘鄂西等地的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打下了重要基础。

1927年10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负责湖北、湖南、江西等八省的革命运动与党务工作,罗亦农同志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他从当时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出发,认为在大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必须“充分准备酝酿群众的革命高潮”。根据河南、湖南、湖北等省的具体情况,他分别指示,要“积极发展游击战争”,“特别注意领导农民的经济斗争”,“长期的做准备工作,不应马上暴动”。这些工作,为党在革命低潮时期保存力量、避免重大损失作出了贡献。罗亦农同志高度重视长江局各级党组织的建设,认为要完成革命任务,“必须要一个好的健全的党”。针对个别党员贪污、脱离群众等问题,他主张“很迅速的将党的组织、党员的精神、党中的习惯根本改造”,“严厉的处罚与开除党中腐化分子”;对于“消极的、不好的领导分子”,他主张“马上即须与以处罚,因为一个领袖都有一部分群众,他们的态度不良,影响极为重大,所以必须严厉处分,丝毫不能妥协。”罗亦农同志的这些探索和实践,对于从严治党、纯洁党的组织,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1927年11月,罗亦农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并担任中央组织局主任。是年底,他离开武汉前往上海,赴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他参与讨论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问题,与瞿秋白同志共同起草提交党的六大的党纲草案大纲。他还奉命担任中央两湖巡视员,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冒着极大风险,到湖北等地巡视工作。1928年4月15日,由于叛徒告密,他在上海被捕。在狱中,罗亦农同志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使敌人“未能得到半点对他们有用的东西”。21日下午,他从容自若走上刑场,英勇就义于上海龙华。

四、理想照耀初心,生命诠释忠诚

罗亦农同志牺牲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专门发表悼文,痛惜“中国无产阶级失去了一位最热烈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最英勇的战士”,称赞“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模楷”。罗亦农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罗亦农同志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用生命诠释、弘扬革命精神,永远光照后人。

罗亦农同志是坚守理想、对党忠诚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罗亦农同志一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从不灰心,从不消沉。他对党无限忠诚,无论顺境逆境,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他说:“要改造几千年的社会,自然要受很大的压迫”,“我们如害怕,就不是一个共产党”。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在新时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罗亦农同志是践行初心、无私为民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罗亦农同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当作自己的责任,关心劳苦大众的疾苦,同群众患难与共。他一生致力于领导工农运动,维护工农利益,“求得民众自由”。他曾对家人表示:“我原名罗觉,改名亦农,就是可以为工人服务,也可以为农民服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新时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罗亦农同志是勇于创新、奋力开拓的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革命生涯中,罗亦农同志多次担负独当一面的工作,以敢于创新的政治勇气,奋力开创新局面,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符合实际的思想观点。他较早地注意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建立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指出:工农联盟是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必需,也是农民求得自身解放的必由之路。他还是党内率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领导人之一。两湖秋收起义失败后,他提出应当把党的工作中心放到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实现有政权、有武装的“割据”。他在党的建设、统战工作等方面也有诸多创新性的贡献。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开拓创新。在新时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罗亦农同志是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勇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罗亦农同志一生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挺身而出。从省港大罢工到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他始终坚定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指出,黑暗是暂时的,上海80万工人是杀不完的。大革命失败后,他以过人胆识,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地区,直至英勇牺牲。“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这是罗亦农同志就义前留下的绝命诗,也是他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在新时代,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罗亦农同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艰辛探索,用热血和生命留下宝贵精神财富,不断激励我们前行。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我们要继承和弘扬罗亦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品德和风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18日 06 版)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