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25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别研究、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产教融合两大平行论坛在南宁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来自中国及东盟各国的教育管理者、学界专家、行业精英及职业院校管理人员、教师超500人参会,通过22场主题报告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别研究论坛现场。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别研究论坛聚焦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深度探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重点专业领域与现状,职教体系特色与合作路径。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杰英率先以“打造援外国交品牌,共促国际产教融合”为题,分享了中国职教标准出海的实践经验。越南北宁省李泰祖学院校长阮进东则从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能力建设切入,提出“创新能力、区域连接、未来赋能”的职业教育新范式。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公共部门发展组主任朗桑·德蒙迪的“TVET人才培养绿色转型”报告,分别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构建了中泰职教合作的双向通道。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罗宜春分享的“‘校校企企四方协同’AI赋能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方案,以“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核心,引发跨境院校与企业代表的热烈共鸣。此外,印尼、老挝,还有南宁师范大学、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代表作了发言和经验分享。

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产教融合论坛现场。
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产教融合论坛聚焦技术革命与职业教育变革的深度耦合,围绕AI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范式变革、教师能力提升、国际合作实践及科教融汇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陈继权董事长以“AI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开篇,提出“全球化视野下的技术技能迭代模型”。广西师范大学邓小华教授与江苏师范大学陈鹏教授,则分别从“企业主导产教融合的困境突围”“TOE框架下绩效影响因素”等角度,为产教协同提供了理论支撑。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陈正振分享的“五金要素改革推动职教出海”案例,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苏敏校长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双标互嵌模式”,展现了广西在AI与产业融合中的实践突破。四川兴合田研究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德宏职业学院信息与建筑学院、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以及重庆新雅物流集团、广西塔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代表作了积极发言和案例分析。
据悉,本次论坛由自治区教育厅指导,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正值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是以人工智能为关键纽带,搭建起的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本次论坛分为1个主论坛与4个平行论坛,共计48个主题报告,吸引了超过500名中外专家、学者到场交流学习,呈现了一场跨越国界、贯通产学研用的“思想盛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