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网站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友好交往 > 对外开放

进出口货值首破千亿元!爱店口岸靠啥实现跨越发展

2025-11-17 15:0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以前最怕车子堵在口岸,一等就是两三天。榴莲多放一天,品质和价格都受影响。现在快多了,几个小时就能过关,心里踏实!”望着自家满载越南榴莲的冷链车顺利通过卡口,宁明县启铭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彦成松了口气。

林彦成的经历,是宁明爱店口岸通关效率显著提升的缩影。据南宁海关统计,今年1—10月,该口岸进出口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193.4亿元,跃居广西边境陆路口岸第三位。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宁明县近年来持续推进口岸硬件升级与流程优化,将一条边贸通道打造成连接中越市场的“黄金走廊”。

满载货物的重卡有序排队通关出境。记者 管林华 摄

效率飞跃

全年无休,通关“零等待”

在口岸,时间就是金钱,对货运生鲜产品尤为如此。每天清晨,爱店口岸便引擎轰鸣、调度有序,开启一天的繁忙作业。

为了让货物“跑得更快”,宁明县首先向时间要效率,发起一场通关革命。在自治区、崇左市商务口岸部门的支持下,宁明县协调海关、边检等单位,打破“周末不开门、节假日休息”的旧规,实现全年无休常态化通关。这意味着,企业可随时安排发货,经营预期更稳。

“不打烊”只是起点。口岸进一步优化作业时序,把一天24小时用到了极致。午休时段,增派人手、加班验放,有效分解白天车流高峰。

一车车散发着浓郁香气的越南榴莲,是爱店口岸最“娇贵”的货物。针对榴莲等易腐货物,口岸联检部门协同开辟“鲜活产品绿色通道”,实行报关单提前申报、植检证预核验、检测报告优先审核等便利措施。“车辆随到随查,符合要求立即放行,基本实现‘当天到、当天过’。这种‘零延迟’服务,让水果商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爱店海关物流监控科副科长韩金汛介绍,今年1—10月,经该通道入境的水果近8000车次,货值超23亿元。

通过延长服务时间、填补节假日空白、用好午休及零散时段,爱店口岸稳步实现全天候通关,为千亿货值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智慧升级

软硬协同,实现“秒过关”

如果说时间的延伸拓宽了口岸的容量,那么基础设施的升级与流程再造,则为口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宁明县坚持“硬件升级”与“软件优化”同步推进,推动通关体验实现从“排长队”到“秒过关”的质变。

硬件的变化显而易见。2024年底竣工的口岸验货场改建项目,使整个货场更为开阔:监管区面积从74亩扩大到102亩,查验车位翻了一倍多,达到32个。最关键的是,海关二道卡口扩建为“三进三出”,最大限度提升通关效率。再加上2023年全线通车的“水口—崇左—爱店”高速公路,一条现代化物流大动脉初步形成。

在新建的智能卡口前,司机只需缓缓驶入,几乎无需停留,“嘀”声一响,车牌信息自动采集,货物和车厢数据随即关联,并与报关信息比对完成,全程不到3分钟,比以往缩短一半时间。“这套系统非常高效!”爱店海关查验科工作人员张惠惠自豪地说。

对于报关企业而言,变化同样显著。过去需抱着一堆材料来回奔波,如今只需在“单一窗口”平台轻点鼠标,即可在线完成所有申报。

软件的优化则如春雨润物,悄然提升通关体验。宁明县委、县政府联合海关等口岸部门创新推出“预约通关+动态通道管理”,如同一位智能交通指挥,提前规划车流路线,避免场内拥堵。同时,推出《边检代理备案“一张纸”指南》等简明教程,让政策更透明、流程更简单。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备案,流程不熟、材料不全,得跑好几趟。现在有了‘一张纸’指南,清清楚楚,一次就办妥。”林彦成晃了晃手机,感慨道,“现在预约通关、线上缴费,一部手机全搞定,我们做生意的,就喜欢这样简单高效!”

正是这些“软硬兼施”的组合拳,共同将爱店口岸打造成既有“钢筋铁骨”又有“智慧大脑”的现代化通关高地。

爱店海关关员正在查验进口水果。爱店海关供图

产业转型

良性循环,打造“黄金路”

如何让货物不只是“路过”,而是能够“留下”?一场推动口岸经济从“通道经济”向“实体经济”转型的二次创业由此拉开序幕。

功能的拓展成为关键撬动点。2024年,爱店口岸接连获得两项重要资质:4月,成为广西唯一的陆路危化品出口口岸;10月,获批设立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这两项新业务迅速成为拉动货值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前者打开了工业品出口的新通道,后者则使越南榴莲、菠萝蜜等热带水果得以大规模进入。一出一进,一工一农,口岸的贸易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富有活力。

“我们正努力把通道变成加工厂和集散地。”宁明县口岸商务服务中心副主任付光翠表示。依托口岸带来的稳定货源,宁明县积极筑巢引凤,吸引加工企业落地。目前,全县已聚集12家边民互市贸易加工企业,从越南进口的坚果、水果等原料,在宁明完成精深加工,转变为高附加值商品销往全国。今年1—10月,这些“口岸工厂”的产值已达9.84亿元,实现了“货物落地、产业生根、财税增长”的多赢局面。

口岸的繁荣如同一块强磁石,不仅带来货物,更吸引人流与资金流,催生临岸经济的全面开花。

“口岸繁忙,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爱店镇党委书记杜睿的话语里透着欣喜:“今年以来,镇上宾馆酒店八成以上天天客满,餐饮店数量比去年涨了三成!”

更为重要的是,口岸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大量稳定而灵活的就业岗位,让发展成果惠及当地民众。镇里成立的服务货场搬运公司,已累计创收240.53万元,发放劳务工资218.64万元,覆盖7000多人次边民,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2.49万元,为当地边民提供超1000个“家门口”的岗位,实现了“口岸热”带动“就业热”。

一个由“口岸热”点燃“产业兴”,进而带动“民生暖”、做强县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加速形成。兴边富民的美好愿景,在这里正逐步成为现实。

今年前三季度,宁明县生产总值为113.69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与口岸联动最紧密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达50.97亿元,以7%的增速领跑三次产业,充分证明了口岸带来的物流、商贸、餐饮住宿、金融等服务业的活跃。

展望未来,爱店口岸的发展蓝图更加清晰。“我们计划将爱店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那呼通道,设计货运通道为‘7进7出’共14条,年通关能力将向旅客150万人次、货车30万辆次、货物500万吨的目标迈进。”宁明县委书记孙金水表示,从百亿到千亿,不仅是一个数字的跨越,更是一条边境通道向国家级“黄金走廊”的华丽转身,为中国沿边开放书写了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崭新篇章。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