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网站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友好交往 > 对外开放

东盟观察|擦亮“留学广西”品牌 推动教育资源“出海”

2025-05-09 09:54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近年来,广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与东盟国家建立了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大平台,统筹兼顾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广西与东盟教育合作提质增效,全力构建面向东盟的广西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早在2019年,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外事办、自治区公安厅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规定的通知》,为广西与东盟开展教育合作提供了日渐完善的政策框架。在过去的20年里,广西通过设立多种奖学金项目、赴东盟举办国际教育展、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协同企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措施,致力于强化“留学广西”品牌效应。截至2024年11月底,来桂在册留学生9000余人,其中东盟国家来桂在册留学生6000余人,占比67%。

尽管广西已吸引大量东盟留学生,但在专业设置、留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衔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在深化“引进来”的道路上,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进:一是完善学科体系,匹配东盟留学生发展需求。遵循数智时代发展潮流,增设数字经济、跨境物流等东盟亟需的专业方向,开设更多相应的双语课程,丰富留学生选择空间。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对接东盟产业链需求。依据东盟国家产业需求拓展实习岗位,提高实习资源与留学生专业的契合度。设立更多留学生实践培训基地,并建立就业跟踪机制,为留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衔接做好保障。三是“线上+线下”,强化“留学广西”品牌推广。通过数字平台联合更多东盟高校开展“云教育展”,扩大品牌推广的辐射范围。同时,切实做好来桂留学生校友工作,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让“留学广西”品牌口口相传。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巩固留学资源优势。适当增加奖学金名额,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留学生创新创业,构建“招得来、育得优、留得下”的留学生服务生态。

在吸引东盟学生来桂留学的同时,广西也积极推动本土教育资源“出海”,形成双向开放的新格局。随着广西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广西学生选择到东盟国家留学。广西各高校主要通过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形式,选派在校生赴东盟国家交流学习。截至2024年6月,广西外国语学院、南宁师范大学等已派出超5000名中国学生赴合作高校接受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使学生接受本土化与东盟在地化的双重教育。此外,广西还通过共建孔子学院、开展境外办学项目等,与东盟国家共享教育资源并推介中国文化。

广西教育“走出去”稳步推进,也面临着合作项目区域布局不均衡、学生文化适应困难和国际化师资力量薄弱等挑战,建议未来可从以下方面优化:一是拓展合作广度,完善学分互认机制。增设校际合作项目,推动高校联合培养模式等合作项目覆盖更多东盟国家。探索东盟国家潜力产业并开设相应教学专业,丰富中国学生到东盟国家深造的专业选择。二是深化产教对接,提升职业教育实效性。高校联合各产业领域的东盟中资企业开发“语言教学+职业技能”课程,提高在东盟留学的中国学生专业知识与未来职业的匹配度。此外,完善境外办学的课程体系,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和企业的合作,确保教育内容与当地需求紧密结合。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文化传播。孔子学院除了基本语言教学外,可增设非遗等特色课程,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打造线上“文化周”等,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感与吸引力。四是加强学生海外实践保障,加大国际化师资培养力度。高校应完善“行前培训—海外支持—归国服务”保障机制,确保学生的权益和留学质量。通过鼓励教师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和设立教师赴东盟交流专项基金,加强国际化师资力量,全面提升“桂教力量”在东盟的影响力。

[作者廖东声系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二级教授,作者邓秋怡系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5年度重大课题“推进面向东盟的广西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路径研究”(批准号:2025JD30)阶段性成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