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网站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友好交往 > 对外开放

万物皆可算!南宁布局面向东盟人工智能产业

2025-03-19 10:15     来源:广西云-南国早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我们智算中心‘很能扛’。”3月15日,在南宁五象云谷智算产业园区,润建人工智能展厅讲解员向前来考察的南宁市政协港澳委员们卖了个小小的关子。

“我们将要在这里部署两个万卡集群,每台服务器重达260斤,为此,智算中心每层楼的承重量都比普通厂房提高了30%。”作为目前广西区域最大的算力基地之一,五象云谷智算中心可同时服务于城市治理、智慧教育、政务处理等多元场景。目前,该中心分别与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合作,开发了职业院校AI专业课程体系、共建AI实训实验室等数字化教育方案。2024年,该中心面向东盟的数字项目销售额达1.2亿元。

南宁五象云谷智算中心与马来西亚教育部门合作推出数字化教育方案。

在同样位于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机中心,巨大的华为服务器直抵天花板,黑色箱体上灯光闪烁。透过可视化运营平台,AIGC创新实验室、广西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AI算力资源使用情况一目了然。截至目前,该中心算力达到42P,已有100家合作企业上线。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机房。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从下单外卖,到无人驾驶出租车,乃至卫星探测,都是“算”出来的。P作为算力单位,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相当于500台高性能计算机同时运行。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为例,相当于8万台计算机在同时工作。

南宁市已有城区应用AI赋能城市管理工作。

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撑。在国内群雄逐鹿的算力江湖,南宁市人工智能产业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仍存在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应用场景落地缓慢、国际化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

人无我有、人优我特。南宁市以东盟市场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力点,发挥地缘区位、语言人才等比较优势,打开跨境合作之门,用算力、算法、数据提升产业竞争力,携手东盟各国共同拥抱智能时代。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平台。

根据2025年南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南宁市将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和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完善数据跨境及安全体系。规划建设国际数据中心、算力中心集群、东盟国家语料库、中国—东盟人工智能算力调度平台等项目,同步推进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配套园区建设。

“我们从数据标注产业入手,与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共同建设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目前已完成选址,争取今年6月实现基地开园。”3月16日上午,在2025年南宁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兴宁区委书记高鑫透露。数据标注,相当于给文本、语音、图片、视频等各种各样的数据“打标签”,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标注,形成高质量的数据资产,实现开放、共享、交易以及为人工智能的场景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是人工智能行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南宁五象云谷智算产业园区展示区。

“在云谷智算中心看到先进技术落地医疗、交通、管理、仓储等领域,让我耳目一新。”3月15日,广西中廪智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胡俊承在实地考察南宁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后表示,作为南宁市政协港澳委员,他很看好东盟市场。“我们与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合作,把高血压发病预测、智能用药、智能随访等模块整合成系统平台,这一项目也已应用于桂雅社区和竹溪社区。希望我们能在广西落地项目的同时,借助南宁渠道,将先进技术和数智化产品传往东盟。”

南宁市政协港澳委员们考察润建人工智能展厅。

南宁市政协委员、广西中社服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阮建明建议,通过建设中国—东盟AIGC算力枢纽,升级南宁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开通面向新加坡、越南等国的“算力直通车”服务,提供弹性算力租赁与跨境数据合规解决方案等系列措施,带动本地数字技术出口增长,确立南宁作为中国AI技术出海东盟“第一站”的战略地位。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