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八桂,层林间翠色不减,潮涌处更见生机。
10月28日至30日,来自阿根廷、克罗地亚、喀麦隆、肯尼亚、约旦、哥伦比亚、韩国等28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及外交官代表,深入南宁、钦州两地,探访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的创新脉动,感受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放节拍,探寻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密码,见证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生动图景。
科创赋能:人工智能架起跨域协作桥
10月29日,在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简称“南A中心”)的展厅内,一场跨越语言与地域的技术对话正在上演。
多米尼加驻华大使何塞·戈麦斯戴上一副由广西企业生产的智能眼镜,当记者用中文提问时,镜片上即刻呈现清晰的译文,他非常惊喜:“这款AI眼镜的翻译精准度非常高,借助它,我们能顺畅交流。”话音未落,使节们已纷纷围拢体验,一张张满是好奇、惊讶的面庞,定格下人工智能服务跨国交流的生动场景。

10月28日,驻华使节代表团参访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图为使节们体验广西企业生产的AI眼镜。
展厅内,创新合作展示区同样引发使节们的关注。马拉维驻华大使艾伦·钦泰扎仔细了解广西与马来西亚、老挝、泰国等国的合作成果,深有感触地说:“广西凭借邻近东盟的区位优势汇聚全球人才,不断拓展与东盟国家的各领域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模式很有借鉴意义。”
艾伦·钦泰扎认为南A中心完善的配套设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在网络安全方面,这里已经建立了风险缓解机制来保护数据安全,同时还能兼顾东盟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一模式值得肯定。”
这位非洲国家使节的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艾伦·钦泰扎表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模式为非中合作提供了宝贵借鉴,“任何人都不应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期待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将这种区域整体合作模式推广到非洲。”
同样看到合作契机的,还有古巴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马里奥·阿尔苏加赖。他将目光聚焦于农业AI应用:“古巴制糖业历史悠久,广西是中国蔗糖主产区,双方相似的气候条件为合作奠定天然基础。我们非常期待与广西在多领域探索合作,尤其是农业AI领域,前景广阔。”
萨摩亚驻华大使卢阿马努韦·马里纳谈到,萨摩亚在AI技术应用方面存在宽广的发展空间,广西的实践让他看到了合作可能:“这些AI领域的发展经验,正是我此次行程中最想带回去的收获。”他特别提到,气候变化应对、清洁绿色能源转型等全球性议题,更需要借助AI技术破解,期待与中国(广西)深化这一领域合作。
采访手记
智能眼镜的实时翻译让语言壁垒瞬间消融,使节们围拢体验的场景,恰是人工智能架起跨域协作桥的生动注脚。从网络安全机制到农业AI合作再到技术经验等,广西正以科技创新为笔,书写开放合作、共赢发展的新答卷,这份开放共享的理念,也是破解全球技术鸿沟的密钥之一。
向海图强:物流枢纽畅通全球贸易链
“向海经济”的澎湃动能,是广西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鲜明标识。
使节代表团走访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探访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陆海联动的开放发展中,感受广西持续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步伐。
在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琳琅满目的各国特色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驻足于农产品展区,仔细询问相关情况后说:“这个面向东盟国家的开放平台,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合作思路。”他介绍,喀麦隆在咖啡、可可、棕榈油等农产品领域潜力巨大,这样的平台是推广非洲农产品的上佳载体。
空气中弥漫的茉莉花香,让突尼斯驻华大使阿迪勒·阿拉比倍感亲切。“突尼斯的国花是茉莉花,没想到会在这里找到共鸣。”他细细品尝茉莉花茶,并提及突尼斯的茉莉花衍生产品,“我们也生产茉莉花茶和香氛,完全可以在这些领域开展合作。”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鸣,在商品流转中凝聚为合作共识。
莱索托驻华使馆临时代办李诺用“跨越山海的联通价值”评价眼前的商品汇聚模式,认为这正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
北马其顿共和国驻华大使萨什科·纳塞夫则期待合作再延伸:“除了商业贸易,还可在教育交流、文化互动等领域深化两国的联系。”
从商品汇聚的“小窗口”到陆海联通的“大枢纽”,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高效运转,让使节们直观感受到中国港口建设的先进水平。
“这里的港口自动化设施功能强大,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所罗门群岛驻华大使巴雷特·萨拉托站在码头观景平台,望着有序装卸的集装箱,对码头的智能化水平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码头不仅展现了中国港口建设的实力,更凸显了广西在区域物流枢纽中的重要地位:“广西紧邻东盟,凭借区位优势,通过铁路衔接港口枢纽,将货物便捷运往东盟各国,我们也可以借助中国—东盟贸易体系拓展与广西的合作。”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内,中马合作的成功案例让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深受启发。“广西在亚洲物流枢纽建设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其区域合作经验对约旦具有参考价值。”他表示,约旦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期待与广西围绕这一领域交流发展经验、探索合作可能。
采访手记
北部湾港的自动化技术是效率的体现,也折射出广西通过陆海联动构建开放共赢生态。物流园的商品流转、汇聚中心的多元聚集,与港口的货轮、产业园的协同形成呼应,对“向海”再定义,而不仅仅局限于港口本身。区域枢纽的价值从不是单向输出,更应是串联起贸易、产业与消费等多业态,为各国提供共享机遇的平台。
人文共生:生态与人文铺就民心相通路
考察之旅不仅有发展的速度,还有生态的底色与文化的温度。
“满眼翠绿让人身心舒畅,市民在此散步休闲,怡然自得。”肯尼亚驻华大使威利·贝特被眼前的生态画卷深深吸引。他表示,青秀山不仅是城市的生态地标,更展现了广西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本——绿树成荫的山道、错落的亭台与城市天际线交相辉映,生动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10月28日晚,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首场演出在南宁举行,多国艺术家用多元戏剧语言搭建了文化交流的舞台。
“今年是哥伦比亚与中国建交45周年,两国在多领域展开合作,其中表演艺术成为跨越疆界的文化纽带。”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赛尔希奥·卡夫雷拉表示,期待通过人文交流为双边关系注入新活力。
舞台上,中国传统戏曲与东盟国家歌舞同台绽放,台下掌声雷动,不同文明的交融之美在此刻尽显。
梧州六堡茶南宁展示馆内的氤氲茶香,串起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阿根廷驻华大使马致远赞叹:“这款茶口感醇厚,茶饮很健康,我会把它加入常喝茶单。”他饶有兴致地分享了马黛茶文化:“在南美,人们围坐共饮马黛茶是重要的社交方式,茶文化的共通之处让彼此更亲切。”茶杯碰撞间,连接起相隔万里的生活图景。
在钦州坭兴陶博物馆工艺演示台前,使节们纷纷拿起刻刀体验传统陶艺。巴哈马驻华大使波莱特·贝瑟尔在陶坯上认真刻下“巴哈马、中国,永远的朋友”字样,并动情地说:“中国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历史悠久,还在于代代相传的珍视与传承,这让我看到了文明延续的力量。”从坭兴陶的温润质感中,使节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从青秀山的生态之美到戏剧周的文化交融,从六堡茶的醇厚回甘到坭兴陶的匠心传承,使节们在生态与人文的浸润中,越发认同中国的发展理念。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还在深化拓展,从传统商贸延伸到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前景光明。当前全球贸易面临挑战,我们更应该准确理解中国在推动区域开放合作中的重要作用,看到广西作为开放前沿的价值。”卢阿马努韦·马里纳的言语道出了使节们的心声。
采访手记
广西的独特魅力,藏于青秀山的绿意、戏剧周的对话、六堡茶的醇香、坭兴陶的铸刻中。肯尼亚驻华大使赞生态智慧,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谈文化纽带,阿根廷驻华大使叹茶中温情,巴哈马驻华大使以陶镌友谊——人文为民心相通夯筑了坚实之基。
而此次参访不仅是一次友谊之旅、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合作之旅、希望之旅。当区位优势遇见合作诚意,广西用开放与创新架起跨越山海的桥梁,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民众。参访之旅播下的种子,将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沃土上,生长出更多合作硕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