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南宁,秋意渐浓。近日,自治区政协港澳委员活动日暨届中述职会在南宁举行,40多位港澳委员共聚一堂、共话履职、共谋发展,为推动桂港澳深化合作,服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和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高地凝心聚力、创新履职。近年来,自治区政协始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履职尽责,着力引导港澳委员发挥“双重积极作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做桂港澳合作的“参与者”“推动者”
细看芝麻粒大小的月壤模型,“东西虽小,但是大开眼界!”
与具身智能机器人打擂台赛,“出拳走位就像真人,好过瘾!”
在东博会为少儿剧找AI合作,“既有烟火气,还有新科技!”
今年9月,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广西社团总会副会长、香港演艺界内地发展协进会秘书长王祖蓝来到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逛展,看到广西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竖起大拇指:“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东博会,深刻感受到AI在广西蓬勃发展的活力!”目前,王祖蓝正积极联系广西相关高校,计划把AI技术融入少儿剧的制作中。
更多的共识凝聚在委员们的履职活动中。在产业合作领域,港澳委员架起资源对接的桥梁。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香港商会会长潘家穰牵头促成香港城市大学与广西本地企业深度合作,组建以香港青年科研人才为核心的AI团队,专注开发“AI+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自治区政协委员、澳门聚贤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志松积极参与“港澳委员进东博”等活动,利用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等平台,推动中国与东盟,尤其是广西、澳门与东盟在“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领域深度合作,还组织澳门工商界参加东博会及相关展会,推动“桂品入澳”“澳企入桂”双向流动。
在文化传播领域,港澳委员化身广西故事的“代言人”。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广西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胡玉贞被聘任为“广西故事讲述官”,她结合港澳委员履职,生动地讲述自己如何发挥广西区位优势、服务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高地的精彩故事,呈现了广西在人工智能新赛道加力奋发、积极作为的新担当、新贡献。
自治区政协委员、怡海教育集团理事长王乐茵推出“熊猫×广西非遗”文创系列产品,推动“广西非遗进香港校园”活动,目前,活动已走进12所香港学校,超5000名青少年参与体验,延伸至9个社区,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治区政协常委、香港广西社团总会首席会长王明凡参加自治区政协常委会会议、协商会议,就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还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动态与文旅资源,让更多港澳及国际友人感受到广西的发展活力。
自治区政协常委、香港广西总商会会长林梓轩持续协助举办“三月三”走进香港、广西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同时,组织港澳青少年到广西研学,配合开展“桂港澳青少年交流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增进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记者观察:
从产业协同到文化传播,港澳委员的履职足迹遍布广西发展的关键领域。他们既是“参与者”,带着项目、技术、资金扎根八桂;也是“推动者”,以国际化视野为广西对接全球资源;更是“代言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这份亮眼的履职答卷,不仅体现了港澳委员对广西的深厚情感,更彰显了“一国两制”框架下,港澳与内地同心同德、协同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在人工智能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今天,这样的“纽带作用”愈发关键,也为桂港澳未来合作创造更多可能性。
把“AI+”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市场
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
座谈交流会上,围绕“服务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高地”议题,港澳委员们结合自身履职实践,从产业布局、技术突破等方面提出诸多富有建设性的“金点子”,为广西在人工智能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布局、深化合作贡献智慧与力量。
破解算力与能源问题,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自治区政协常委、香港保德国际集团主席程民骏提出了建议:“可以探索在东盟地区设立AI数据中心和分部,形成训练和研发在中国完成,算力与应用在东盟落地的双边流通模式。”
在产业融合与场景应用方面,委员们聚焦广西特色提出发展建议。自治区政协委员、香港离岛工商业联合会创会会长杨杰雄建议利用广西毗邻粤港澳,通衢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结合AI算法降低运输成本,以“AI+低空”构建南宁-河内-曼谷跨境物流走廊,联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跨境小件物资当日达,推动双方在数字设施、数据流通等领域深度融合。
人才培育是委员们眼中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根基。自治区政协委员、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副理事长吕绮颖呼吁共建适配区域合作的AI人才培养体系:“广西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扎实的理工科教育基础和充足生源,澳门高校在该学科与欧美及葡语国家学术联系紧密,建议进一步深化两地产学研协同创新,整合两地资源开发多语种AI培训课程,为中国—东盟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记者观察:
港澳委员的建议,既有对全球AI产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也有对广西区位优势的深刻理解;既关注技术突破的“硬实力”,也重视人才培育的“软实力”。从“南向互联”破解芯片难题,到“多语种人才培养”适配市场需求,这些“金点子”是基于自身履职实践、推动区域发展的务实思考,每一条建议都紧扣“国家所需、广西所能、东盟所盼”。这背后,是港澳委员对国家战略的深刻认同,也是对桂港澳协同发展的坚定信心。
将“三地优势”拧成“一股合力”
活动期间,港澳委员们还实地考察了润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近距离感受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从智慧算力基础设施到AI在农业、医疗、物流等领域的落地应用,广西的发展潜力让委员们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深化合作、共促发展的决心。
程民骏聚焦产业合作提出履职计划:“鼓励港澳创新团队、风投基金等走进广西,推动本地智算产业园合作,推动港澳企业在东盟地区投资建设AI应用项目,把创新成果真正转化成区域协作的现实生产力。”
潘家穰表示将继续以香港青年(内地)创业服务中心为纽带,推动更多香港高校的AI成果在广西转化,同时依托商会企业网络,引导这支队伍深入东盟产业一线,把“AI+”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市场。
吕绮颖则计划推动桂澳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产业应用领域的常态化交流,还将整合桂澳科技界、学术界、企业界的成功女性资源,搭建人工智能领域女性导师网络,助力女性在AI领域成长突破。
王明凡表示将强化履职担当,继续围绕深化桂港合作、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青少年全面发展等领域深入调研,积极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凝聚社会共识,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深化桂港合作贡献力量。
委员们的规划各有侧重,却指向共同的目标:以人工智能为媒,让桂港澳的“三地优势”拧成“一股合力”。从香港的科研力量、澳门的平台资源,到广西的区位优势,三者在AI时代的协同发展,不仅是“一国两制”实践中区域合作的生动注脚,更是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内地与港澳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鲜活样板。当桂港澳的智慧与东盟的需求同频共振,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上,必将诞生出更多科技赋能发展的精彩履职实践。
记者观察:
从考察中的直观感受,到未来的具体规划,港澳委员们对桂港澳合作的信心与决心溢于言表。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履职总结,更是一次合作的“再出发”。人工智能时代的区域合作,不再是简单的资源互补,而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桂港澳三地各有所长,携手合作既能凸显广西的区位优势,也能让港澳的国际化优势更接地气。人工智能是推动世界走向合作共赢、普惠发展的新引擎,桂港澳同心协力,必能成为这一引擎上的关键环节,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