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聚焦“强开放”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办。 姜益 摄
12月24日,南宁举办聚焦“强开放”进一步畅通“南宁渠道”新闻发布会。南宁市商务局局长梁培正在会上介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开局之年。南宁市强开放专项小组各成员单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做实开放平台、构建开放通道,开放主要指标增长好于预期,南宁外贸实现逆势增长。
据介绍,今年以来,南宁市积极应对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外经贸发展稳中向好,外资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在“稳外资”方面,南宁市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基本盘,促进外贸实现逆势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 1-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74.2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1.8%,增速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高于全区30.8个百分点,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任务完成率106.3%。其中:与东盟进出口158.07亿元,同比增长58.2%。1-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占全区比重达20.3%,较“十二五”规划末提高8.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外贸增长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进出口将突破900亿元,较“十二五”规划末净增加500亿元以上。
南宁市外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1-11月,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进出口613.60亿元,同比增长36.4%,占全市进出口比重的70.2%,拉动全市外贸增长24.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237.39亿元,同比增长25.8%,占全市进出口27.2%,拉动全市外贸增长7.3个百分点。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领涨全市进出口。1-11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81.24亿元,同比增长69.1%,增速大幅高于全市外贸总体增速,成为拉动南宁外贸增长的主力军。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94.85亿元,同比增长18.9%。
南宁聚焦“一带一路”推动对外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一是扩大对外投资。1-11月,全市备案境外(非金融类)投资企业及机构17家,中方协议投资额4.36亿美元、同比增长251.9%,占全区比重56%。其中,81%中方协议额投向“一带一路”沿线7个国家。二是以建设CEPA示范城市为重要抓手深化与港澳经贸合作。1-11月通过CEPA项目绿色通道新设港澳企业66家,占新设企业数51.16%;商务口径实际利用港澳资41314万美元,占全部到位外资的97.55%。三是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动委托检测、设计、研发等服务外包形态从货物贸易分离,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1-11月,全市服务外包入统企业数量298家,接包合同执行金额6.72亿美元、同比增长40.65%,占全区比重99%。
在“稳外资”方面,南宁打造吸引外资“强磁场”,促进开放型产业集聚发展。1-11月全市商务口径实际利用外资42350万美元,完成自治区下达年度目标任务40000万美元的105.9%,同比增长46.9%,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1-11月,南宁市新设外资企业129家,同比增长24.04%,投资总额3500593.24万美元,同比增长155.46%;合同外资额837414.54万美元,同比增长30.29%;新设企业合同外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1家,合同外资额达到82.22亿美元,占99.06%。1-11月,全市上报“三企入桂”签约项目219个,投资额3514.95亿元。
南宁为抓好“稳外资”工作,一方面,开展利用外资百日攻坚行动。赴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开展外资专题招商活动。坚持“盘活存量、复活变量、激活增量、整合力量”,精准走访服务外资企业,促进多批外资企业快进资、多进资,到资额近3亿美元。另一方面,开放平台释放招商引资活力。1-11月南宁片区商务口径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4672万美元,截至12月20日,今年片区累计新增企业6457家。南宁市在第17届东盟博览会签约外资美国百胜智慧冷链物流项目、新加坡丰树集团南宁项目。
此外,南宁片区稳步推进金融产业开放创新,加快金融开放步伐。成功办理首笔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转让业务、跨境贸易人民币付款业务、联动境外机构投资者认购地方政府债券;成立企业融资、股权融资、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三合一”服务中心;成功创建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推动首家境外银行加华银行启动人民币对柬埔寨瑞尔银行间市场交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