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8月1日,广西云-广西日报特别报道组的采访车,在柳州市航一路上自西往东行至银仔山下时,道路戛然而止。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铁将军”把门的巨大山洞。
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的一处重要文物保护点——飞机库山洞。
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机库山洞是其中的一处重要文物保护点。抗日战争时期,该山洞可以藏进40架飞虎队战机。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梁凯昌 摄
柳州市军事博物园讲解员介绍飞机库山洞的情况。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梁凯昌 摄
“这个山洞可以同时停放40架战机,在抗战时期保障了飞虎队战机及机组人员的安全。”柳州市军事博物园讲解员韦琳慧介绍,山洞是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军民利用天然溶洞修建的飞机防护工事。洞口宽约14米,高约6.8米,洞内进深约20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飞机库和草木覆盖的山脉连为一体,位置隐蔽;洞口设有弧形大铁门,可防重型炸弹的冲击波。
抗战期间,日军多次空袭柳州,飞虎队就在洞里停放和维护战机。
飞机库山洞内景。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军民利用天然溶洞修建了这个飞机防护工事。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飞机库山洞由于柳州发展规划曾开发作民用,租给商户存放芭蕉、香蕉等水果,因此这个山洞也被柳州市民称为“芭蕉洞”。2013年3月,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机库山洞作为其中的重要文物点得到了保护和修缮,成为中美军民并肩抗战的珍贵印记。
每年4月,紫荆花在柳州全城绽放时,飞机库山洞前的航一路,是最美的网红打卡点之一,前来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每年这时,我总会感慨,锁在洞内的是不能忘却的历史,绽放在洞外的是值得我们珍惜的生活。”柳州市民何春容说。
游客参观抗战时期修建柳州机场使用的石碾。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梁凯昌 摄
在柳州旧机场大礼堂外面的草地上,有一个被围栏围起来的大石碾。这个用钢筋混凝土和砂石浇筑成的大家伙,不知已经被磨掉了几层“皮”,露出了锈迹斑斑的钢筋和粗砺的石块。
“这是抗战时期修建柳州机场使用的石碾。”韦琳慧说,柳州旧机场始建于1929年,占地38公顷,是广西最早建设的机场之一,因战事需要进行多次扩建。桂南战役之后,柳州成为太平洋战争的前沿阵地,第四战区司令部进驻柳州。
1942年,美国飞虎队进驻柳州。为满足更多战斗机和重型运输机的起降使用,飞虎队创始人陈纳德将军建议,次年柳州机场进行了第三次扩建。飞虎队不但提供了扩建设计方案,还派设计师前来督建。
抗战时期柳州物资匮乏,没有挖土机和压路机等先进设备,只能完全依靠人力完成机场扩建。据不完全统计,柳州先后组织5万名百姓参与机场扩建,他们依靠扁担、簸箕、锄头和石碾等农用工具参与机场扩建,用纤绳拉着巨大的石碾反复平整跑道,机场的每一寸土地都洒下了柳州百姓的血和汗。
飞机库山洞旧址。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凌鹏 摄
“1942年至1945年美国飞虎队驻扎柳州,与中国军民共同抗敌,留下了丰厚的飞虎队相关抗战旧址。”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副主任肖圣军介绍。目前,柳州市是国内飞虎队驻地机场体系保存最为完整的城市,保存有飞虎队军人俱乐部、机场碉堡、飞机库山洞、驻军营房、指挥塔台、油库及哨所弹药库山洞等 11 个文物点,已全部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展示飞虎队战斗足迹、传承飞虎队斗争精神、延续中美友谊的重要场所。
据了解,2024年,柳州飞虎队抗战旧址接待参观人数达到100万人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