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网站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要闻 > 广西外事

担友好使命,赴市长邀约,交东盟好友……这场特殊的研学交流充满国际范

2025-02-17 09:45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壮美少年,友行天下。2月6日至12日,中国—东盟青少年友好使者互访活动(首站马来西亚)的少年们跨越山海,在马来西亚开展为期7天的国际交流。这是一场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广西国际传播中心主办,南国早报、广西外事服务中心、南国少年周刊承办的活动。它并不是一次普通的研学,而是中国与东盟青少年交流的生动实践。中马友好的新时代新故事,在一场跨国青春对话中书写。

满载礼物,一场友谊超重的旅行

2月6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即将出发的友好使者们笑容灿烂。对联、福字、绣球、贺卡、手工制品……友好使者们的行李箱里,装满了富有中国元素和广西特色的礼物,也盛满了对跨国友谊的向往与期待。来自民主路小学的友好使者孙翙然准备的礼物是一幅水彩画,她把广西的壮锦、南宁地标会展中心、八桂大地的青山绿水绘入作品,期望马来西亚的孩子们“喜欢我们美丽的广西”;而玉林市高中附属中学的友好使者于悦,则给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市准备了书法作品“大展鸿图”,将对城市发展的美好祝愿嵌入字里行间。

出发前,小使者们展示送给马来西亚同学们的礼物。资料图

“出使”7天,青少年友好使者们的足迹遍布马来西亚吉隆坡、沙巴州亚庇市、彭亨州关丹市等地,每到一处,友谊、友爱都是关键词。

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

友好使者们参观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

吉隆坡太子广场首相署。

吉隆坡天后宫。

小使者们在吉隆坡国油双峰塔下打卡。

亚庇水上清真寺。

独具马来西亚特色的婆罗洲文化村。

友好使者展示自己制做的印度飞饼。

友好使者体验当地传统狩猎工具“吹箭”。

友好使者们乘船游玩kawa红树林。

在红树林偶遇的蜥蜴。

友好使者们走进沙巴州亚庇中学,与当地学生同上一堂课;在亚庇市政厅,市政厅总监代表市长与他们会面;在关丹港,友好使者们则见证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广西力量”。

亚庇市政厅总监黄玉良先生与友好使者们握手。

小使者们来到关丹港,了解广西企业出海奋斗的故事。

2月12日,同样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交流归来的友好使者们风尘仆仆。来自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的友好使者梁潇匀直呼行李箱“友谊超重”——亚庇中学赠送的帆布袋、亚庇市政厅赠送的咖啡特产大礼包、关丹港赠送的笔记本、沙巴马中联谊协会赠送的棒球帽、马来西亚的长者们塞来的压岁钱……每一样都是友谊和爱的见证。

小使者在马来西亚收到的礼物摆满了桌子。

全程高能,一路开启宠娃模式

2025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马友好交流也揭开了下一个50年的篇章。中国—东盟青少年友好使者团在这个重要节点“出使”马来西亚,一路上的受访单位开启了诚意满满的宠娃模式。

宠娃名场面首先发生在亚庇市市政厅。

1月中旬,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市市长拿督斯里萨宾·宾·沙米塔先生得知友好使者团即将前往马来西亚,代表全体市民云上喊话,热情邀请大家到亚庇市做客。友好使者们被市长的诚意所感染,用中英双语给市长先生写信,并于2月9日上午将信件送达亚庇市市政厅。

友好使者们写给亚庇市市长的中英文信件。

当日,市长出差,专门委托市政厅总监黄玉良先生与友好使者会面。黄玉良先生用中文热情欢迎大家的到来,送上装满当地特产的大礼包。正值中国春节,黄玉良还像中国的长辈一样,笑眯眯地给每个孩子封了压岁钱。

小使者们在亚庇市政厅收到的特产礼包。

当地媒体SABAH MEDIA报道此事时称,此次访问发生在“庆祝亚庇市成立25周年银禧之际”,希望“能够成为发掘双方双边合作潜力的平台”。

亚庇中学宠起中国娃也是认真的。

互访活动正值寒假,沙巴州教育厅负责人、当地华文学校的校董却悉数到场,亚庇中学数十名师生提前准备了当地的传统歌舞,还请大家品尝在校园亲手种植的木瓜。两国孩子一边吃一边说,友谊之果“真甜”!

亚庇中学同学接待友好使者们。

小使者与亚庇中学同学拍照留念。

交流现场,每个中国娃都被多位马来西亚学生“包围”。大家扫微信,加好友,建起“两国友好交流”微信群,在群里分享学习趣事和流行热梗。分别时,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中学学生曾怡营、黄欣如恋恋不舍地对友好使者说:“回广西要经常想起在马来西亚玩的时候,要记得亚庇的一群好友!”

中马学生建立“两国友好交流”微信群,在群里自我介绍,保持联络。

山海同心,文化之根刻进成长DNA

在中马友好交流的大背景下,互访活动之中的文化交融随处可见。

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盛行,中国孩子从小背诵的古诗文,马来西亚孩子也耳熟能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亚庇中学同上一堂课的活动中,中马学生齐诵王安石的诗句《元日》,授课的马来西亚中文教师邬诗雯感慨:“中华古诗传诵千年,是中华文化(在世界)传承传播的纽带。”

中马学生同上一堂中文课。

2月8日晚,在亚庇市,友好使者们身着节日盛装,受邀参加当地华人举办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吃团圆饭,看舞狮舞龙,赏烟花秀……熟悉的中国元素,让友好使者仿佛置身于国内。近年来,马来西亚华人将南派舞狮发展到新的高度,中马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舞狮提名为两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友好使者们身着节日盛装,参加当地华人举办的新春庆祝活动,观看烟花表演。

“眼界比知识重要,经历比结果重要。这次跨国研学最大的收获,是孩子用更立体的视角去理解‘友好交流’这四个字。”友好使者家长梁先生说。

“民间交流是中马友好的根基,而青少年是未来的筑桥人。”沙巴马中联谊协会会长胡逸山介绍,协会2012 年成立以来,不断为两国交流创建新机会和新语境。青少年在中马友好关系中则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小认识,体验并理解彼此的风土人情,未来才可能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沙巴马中联谊协会会长胡逸山热情招待小使者们。

“青少年互访不是‘打卡式’交流,而是从小撒播理解与信任的种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广西友协重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交流。广西与马来西亚霹雳州、南宁市与怡保市结为友城,合作从经贸延伸至文化、教育、应急管理等领域。未来,广西友协还将推动更深层次的“青春联动”,在职业教育、青少年交流等领域创建更多的跨国交互场景,“让友谊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