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经济是县域富民产业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
荔浦市既不沿边,也不靠海,高铁未通达,这个区位一般、资源匮乏的县城,却在数十年内,发展成我区民营经济最活跃、最具规模的县区之一。当地民营企业数量从不足10家发展到600多家。衣架家居、食品药品、光电科技,荔浦的三大支柱产业都由民营企业构成,民营企业对当地财政贡献率超过了85%。
适宜的营商土壤,造就了荔浦民营经济的茁壮成长。近年来,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当地民营经济发展也遭遇新挑战。传统产业面临转型,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这都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建立更开放的政策环境、更规范的行业生态、更安全的法治保障,与许多民营经济强县一样,荔浦面临升级营商生态的新课题。
如何升级传统产业?
以市场为主,引导企业完成转型
荔浦被称为我国的“衣架之都”,木质衣架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超70%。全市年产衣架40亿支,行业工业产值达7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产品以出口欧美为主。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传统衣架产销模式受到了较大冲击。
桂林裕祥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是荔浦最早的衣架生产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秦竹告诉记者,受国外市场与产业周期等叠加因素影响,过去在欧美家庭作为快消品的衣架,成为了耐用品,导致荔浦衣架出口订单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此外,随着国家对林业资源政策的调整,过去占据主导优势的木质衣架生产也受到一定限制。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新旧动能转换到了关键阶段。”荔浦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局长廖克泓说,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近年来荔浦也在逐步转变衣架产业发展思路,从营商环境、产业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为民营企业在关键阶段的转型保驾护航。
在产业政策上,根据市场反应,逐步引导衣架企业进行产品转型,依托电镀产业优势,逐步增加金属、塑料等成本相对低廉的衣架产品比重;此外,瞄准欧美市场对户外和露营家具的需求,积极引入国内板材家具加工头部企业,不断丰富绿色、智能家居产品业态。
针对民营衣架企业普遍存在小、散、缺规划等问题,为更好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生产,荔浦加快重构衣架产业链,包括投入16亿元建设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衣架产业集聚区,并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升级,从人才引进、配套服务、循环经济等方面,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承载作用,逐步引导企业向数字化工厂转型。
秦竹告诉记者,近年来电商直播等形式兴起,裕祥公司也曾尝试组建自己的电商销售团队,但企业自身力量较弱,未能很好搭上这个风口,电商渠道销售量所占比重较小,所以在传统渠道订单量下滑后,未能形成新的增长点。她认为,未来电商渠道仍大有可为,期待由当地政府引入专业团队,培育头部网红,建立健全配套的电商基地,把荔浦衣架家居的品牌进一步打响。
“荔浦衣架的品牌建设,一直是荔浦重点推进的工作。”荔浦市市长唐双喜说,过去荔浦衣架企业的门槛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品牌力不强,近年来荔浦正以“中国衣架之都”称号复评阶段为契机,以标准化引领,引导和鼓励企业丰富家居产品业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同时为企业多渠道拓展市场创造条件,包括打造城乡一体的电商体系,帮助企业完成市场转型,进一步擦亮“中国衣架之都”这一金名片。
此外,在荔浦衣架行业协会的提议下,荔浦根据外向型经济的需求,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建立了保税物流中心,并将于今年投入使用,这将有望进一步为当地民营企业在金融、税务、进出口便利化方面提供支持。
如何激发企业活力?
靠前服务,健全包容度高的管理生态
2022年9月,位于荔浦市青山镇的保联食品公司计划扩建预制菜产业园,需向当地两家衣架企业购买土地。谈判过程中,两家衣架企业提出土地置换需求,保联公司因无法满足,谈判陷入僵局。保联公司将此困难向青山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反映,很快,经过临近几个乡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协调,在洽谈了20多家企业后,终于为两家衣架企业解决了用地需求,保联公司的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有困难就找企业站,这在当地民营企业中形成了共识。”青山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陶文杰说,早在多年前,荔浦就在乡镇一级成立了企业站,目的就是提高靠前服务的质量。
2021年,乡镇企业站升级成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荔浦市要求各乡镇将党政班子成员纳入服务中心,执行月度一走访季度一汇报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不仅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而且包括企业间的纠纷协调、随迁子女上学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服务中心的渠道得到反馈。
如今,靠前服务的意识和机制在荔浦各级各部门已形成常态。
衣架、食品等行业用工需求旺盛,每到农忙时节,便会出现普工短缺的情况。荔浦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廖波涛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当地常态化组织“用工赶圩”活动,把岗位送到村屯;在当地人流量最大的广场设置“零工驿站”,建立企业与求职者的常态化沟通渠道;主动与桂林市的职业技工学校合作,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足够熟练工数量,使企业不因用工难而影响生产。
荔浦市科学技术局局长黄柳丽告诉记者,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活力,荔浦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措施,助推企业自主研发创新,并率先设立我区第一支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投资机制的县级科创基金“荔浦科创基金”,支持地方产业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荔浦当地的民营企业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特点,抗风险能力弱,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用地、融资等需求复杂。管理和服务好这么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十分考验当地政府的治理水平。
“健康的管理生态,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尊重企业的实际和需求,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便利、更开放的发展环境。”唐双喜表示,荔浦一直在探索具有高度包容性的管理生态,在法治框架下,充分保护民营企业的权益,创造更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2022年,因受疫情影响,访客型食品走弱,荔浦当地许多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开工不稳定,设备清扫和维护跟不上,导致部分产品出厂不合格,面临罚款,企业诉苦不断。针对这种情况,荔浦并非“一罚了之”,而是先依法对企业进行罚款,然后将罚款以技改补贴的形式,发放给愿意进行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的食品生产企业,以此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和行业规范化。
安鑫科技是一家总部设在广东省东莞市的新材料研发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和光电产业,2021年,工厂正式落户荔浦高新技术产业园,当地“说话算数”的做法,曾给该公司总经理洪德志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企业远道而来,最怕的是招商政策兑现难,这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也寒了企业家的心,荔浦当初承诺的补贴和融资政策都能一一落实,这为我们的长期发展服下了‘定心丸’”。
如何壮大新兴产业?
坚持外联内优,规范企业运营环境
走进荔浦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内,一家家光电和电子科技相关的企业映入眼帘,园区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粤”牌车,体现这里与广东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2016年第一家光电科技企业落户荔浦,短短数年间,已有超30家光电上下游企业在产业园投入生产,涵盖LED显示屏、PCB多层线路板、电子元器件、智能开关、LED塑料套件、LED支架、LED芯片封装胶、LED支架油墨等领域。2022年,荔浦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其中光电科技产业的规模工业总产同比增20%,新兴产业成为民营企业发展新动力。
“新兴产业所占比重依然较小,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缺乏行业头部企业,园区企业关联性还不明显,完整的产业链还未形成。”该市工信局局长廖克泓坦言,虽然近年来光电科技产业在荔浦发展迅速,但制约产业壮大的因素依旧十分明显。
洪德志表示,面对外部市场,单个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话语权较弱,产品想进入大型企业的产业生态很难。以该公司为例,其新材料产品想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必须设法获得国内大型新能源汽车厂商的认证,而这不单是企业产品力的问题,还需要地方政府给予外联方面的帮助。
为此,在做强新兴产业过程中,荔浦制定了针对性极强的“外联”策略。廖克泓说,首先在招商环节,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现有企业为基础,通过以商招商,实现补链、延链、强链,稳住当地产业生态;在多元拓宽市场方面,由政府牵头,主动与国内大型头部企业对接,带领当地企业进入这些头部企业的产业生态中;在人才和技术引进方面,积极与高校合作,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对接机制。
近年来,预制菜成为食品企业的新增长点,为支持本地食品生产企业,荔浦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餐饮服务集团接洽,将预制菜销往大湾区。该市还积极带领当地花卉苗木企业外出参展,将市场扩展到华东地区。此外,在民营企业人才培育方面,从2003年起,荔浦每年出钱将一些民营工业企业经营者送到厦门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
“坚持外联内优,是近年来荔浦升级营商生态的重要抓手。”荔浦市市长唐双喜表示,外联是发挥政府优势,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内优则是管理方式升级,为企业创造有序规范的内部环境。
唐双喜表示,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过分的行政干预会抑制企业活力,而如果不加以规范,又会出现行业乱象。如何厘清政商关系的边界,荔浦的探索一直没停过。在多年的探索中,荔浦发现行业协会在规范运转、企业自律、树立信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发挥好协会的作用,是优化内部环境的关键。因此,荔浦充分依托各行业协会,通过不定期召开行业座谈会,由行业主管部门派驻人员担任行业协会秘书长等方式,不断优化政商之间的相处机制。
数十年来,荔浦的发展故事就是一部民营经济的成长史,既有经验也有困惑,如何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和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孕育出更加适合民营企业成长的土壤,将是荔浦孜孜不倦的追求。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